探秘中国的僵尸传说 起源自湘西赶尸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8-01-24 13:46:26  阅读:1982+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刘嘉玲
僵尸是80年代香港电影最受欢迎的主题,代表作为林正英的僵尸道长系列。在电影中,僵尸总是穿着清朝官服并总是向前伸直手臂,一般以跳跃前进,用符贴在僵尸的前额可以让僵尸睡着不动。那么真实的僵尸又是什么情况呢?

  僵尸释义:

  顾名思义,僵硬的尸体,特指人的尸体,由于近代影视的渲染,人为设想而赋于许多超人能力,这与民间传说密切相关。属中国民间传说之鬼怪,无证据表明其存在,纯属娱乐设想。近代香港著名演员林正英自创演绎的僵尸影视,极大增强广大观众对僵尸传说的宣传力度和印象。

  必须指出,僵尸是存在的(人类死亡后当然成为僵硬的尸体,却永远不会动了)。但是并没有民间传说和影视中演绎的那种超人能力,因此以正确的科学态度对待人的死亡现象是关键,并非人云亦云,自己吓自己。不过是人们少见多怪罢了。

  僵尸成因的传说:

  中国最初的僵尸都是身着清朝官服,因死不瞑目而怨气聚喉,能吸收月亮阴气。僵尸会因染上尸毒或墓地风水属性,产生尸变。往后的版本混杂了西方吸血鬼元素,以咬颈来吸血,他人被吸血或抓伤会被传染而最终死亡成为另一僵尸,月圆时力量会特别强。全身僵硬,指甲发黑尖锐,有锐利犬齿,惧阳光。日间躲于棺木、洞穴之类潮湿阴暗的地方,入夜后出没,以人血或家畜血液为食,对活物攻击性强且力大无穷,跳跃前进时双手向前伸。

  吸血特性的由来:

  僵尸吸血的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,有一种说法是僵尸吸血是为了吸取对方的血液作为食物,还有就是像吸血鬼伯爵那样为了报复上帝而吸血,更有的传说认为吸血是僵尸每天必做的工作,就好像我们的职业。

  最初传统的僵尸其实并不吸血,直到港片《僵尸先生》中加入了吸血鬼的特征之后,往后的僵尸片都是这种“东方吸血鬼”。

  清朝僵尸形象:

  出自于早期的香港电影的僵尸形象,比较出名的有林正英的僵尸道长系列。此类僵尸身着清朝官员服饰属于百年僵尸范围内,膝盖僵直以跳跃前进,惧怕阳光只在夜间行动,吸食人血被咬者也会变成僵尸,可以通过道家的符文对其进行封印,而其最显著的特点为:它们都是瞎子!该类僵尸通过空气的流动来感知周围环境,由跳跃前进产生的空气波动来分辨障碍物,通过感知生命体的呼吸来追捕猎物,因此只要屏住呼吸该类僵尸便无法将人类与障碍物分辨出来。

  僵尸服装使用清朝官服的原因:

  清朝的官服从拍摄效果上比较符合僵尸的形象,因为清朝官服比较直统统的,颜色较深,加上官帽的外形,整个服饰与汉服不一样,有一种压抑、沉闷的味道,所以用于拍僵尸最合适。如果用唐朝、明朝、汉朝的服装来拍,也不是不可以,但因为汉服颜色可能较浅(如白色)、比较宽大,拍僵尸没有清官服合适,反而会有一种飘逸的仙气在里面。

  僵尸的分类:

  僵尸是受日月精华影响而变成的妖怪。据《子不语》及《阅微草堂笔记》所记载,僵尸还有三个别名:移尸,走影,走尸。

  据不明来历的说法,共分一十八种:僵尸、血尸、荫尸、肉尸、皮尸、玉尸、行尸、诈尸、汗尸、毛尸、走尸、醒尸、甲尸、石尸、斗尸、菜尸、绵尸和木尸。其中最凶狠的是僵尸和血尸,怨气最大的是荫尸和斗尸,最善良的是肉尸和醒尸。

  《子不语》把僵尸分成八个品种: 紫僵、白僵、绿僵、毛僵、飞僵、游尸、伏尸、不化骨。

  湘西赶尸传说:

  中国说的最多的是湘西赶尸匠。他们所赶的属于行尸。赶尸人被称为“赶尸匠。”一般是在天亮之前,把尸体赶往义庄,或者固定的小店。尸体一般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,头上戴着一个高筒毡帽,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。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,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,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,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。他不打灯笼,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,让夜行人避开,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。尸体若两个以上,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,每隔七八尺连一个。

  僵尸只能在晚间出来,风水学僵尸属阴,至阴之物。而光属阳,至阳之物。在众多香港电影僵尸片中,僵尸的行动为跳跃前行,其原因为在湘西还存在另一种赶尸行为,那就是将尸体经过简单防腐处理后,等待赶尸人,赶尸人来后用两个杆子架住尸体的腋下,并绑住手防脱落像轿子一样,然后这样架着前行,远看就像尸体手臂向前伸着一跳一跳的。因赶尸向来比较晦气人们只是远远的看着,所以看不清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僵尸跳跃前行的说法。

  赶尸者的工作方式也有另一种说法:因为某种原因,某人客死他乡,但湘西习俗是哪的人死了尸体必须带回家乡安葬于祖坟。赶尸者的职责就是将尸体分割成很多块,背在自己身上,徒步走到死者家乡再行拼接成整尸安葬。为了不引人耳目,大都选择在夜里赶路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