芈月墓恐怖真相 未知坑洞竟是血祭肉祭坑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8-01-29 17:01:29  阅读:6011+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董璇
芈月墓恐怖真相 未知坑洞竟是血祭肉祭坑。秦宣太后(史书记载为姓芈,被封为八子,电视剧芈月以其为原型)的故事引起社会广泛。在发掘秦宣太后墓时,考古学家发现21个神秘坑洞,坑洞用途不明,经过近一步的挖掘,发现这21个神秘坑洞,竟是用来祭祀先王的祭祀坑!

  秦东陵一号陵园惊现“黄肠题凑”

  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、秦东陵考古队领队孙伟刚说,秦东陵是秦始皇的祖坟地之一,近几年经过考古勘探,考古人员终于摸清了各个陵园的情况,共发现“亚”字形墓葬3座、“中”字形墓葬4座、“甲”字形墓葬8座,其中,一号陵园共发现2座“亚”字形墓葬,每座“亚”字形墓葬周围有7个陪葬坑,陵园内有大量的建筑遗址及小型陪葬墓。据了解,“亚”字形为秦王、后的墓葬,“中”字形为王以外的子嗣与嫔妃的墓葬,“甲”字形为宗室贵族及军工大臣的墓葬。

  2010年由于一号陵园“亚”字形大墓被盗,考古人员后来派专业技术人员沿盗洞进入30米深的被盗墓室内,并拍摄了墓室内的被盗情况。根据拍摄录像及进入墓室的同志描述,墓室未坍塌范围东西长10-12米、宽4米、高约4米,为一号陵园一座“亚”字形大墓的椁室部分,椁室内为方木砌筑的黄肠题凑,其内棺木已破坏严重并坍塌,录像显示,椁室内尚留有一件陶茧形壶。后根据被追回的文物:一件“八年造”漆木高足豆、3件“大官”铭漆木高足豆座、7件长48厘米的螭龙纹竹笥(造型同竹简),专家基本确定,一号陵园为秦昭襄王(电视剧《芈月传》中芈月的儿子赢稷)陵园所在。据现场勘查,该墓墓室为“黄肠题凑”结构,保存状况较佳。

  据专家介绍,“黄肠题凑”是中国古代墓葬的一种葬式,只有帝王和诸侯王级别的才可使用,是古代等级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。“黄肠题凑”是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,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木构地宫。所谓“黄肠”,即柏木黄心,应为去皮后的柏木。“题凑”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。

  揭秘1

  兵马俑与“芈月”有关系吗?

  没有一点关系

  2015年,偏居骊山西麓的山前台地不时有全国各地的游客光顾,争相一睹宣太后之葬地。

  历史文献对宣太后的记载见于《史记·秦本纪》“昭襄王母,楚人,芈姓,号宣太后”、“(昭襄王)四十二年十月,宣太后薨,葬芷阳骊山。”以后,在《史记·范雉传》《匈奴传》《六国年表》及《战国策》等先秦文献分别对宣太后及其事迹进行了简略的记述。

 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伟刚说:“从这些历史文献,我们可知宣太后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太后。”

 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《芈月传》创作灵感,源于爱好历史研究的人,将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兵马俑身上的一个“脾”字陶文认为是“芈月”两个字,从而认为兵马俑坑也是秦宣太后所建的陪葬坑。

  事实是这样吗?孙伟刚说:“从兵马俑坑另外出土的一件兵马俑身上的陶文来看,当时秦国文字中芈字中的‘艹’字头写法和那件‘脾’字刻画符号差别很大。”也就是说,所谓“芈月”两字为杜撰出来的。这个“脾”字与《说文解字》上记述的“脾”字写法基本相同,可见,那件兵马俑身上刻画的就是脾胃的“脾”字,与芈月没有一点关系。

  揭秘2

  秦东陵都葬有谁?

  宣太后和昭襄王所立悼太子

  史料记载:昭襄王之母,芈姓,号八子,昭襄王即位,尊称为宣太后,昭襄王四十二年,葬芷阳。

  那么,芷阳又是什么地方呢?孙伟刚说:“秦人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06年,经历了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,襄公被封诸侯立国伊始,到秦二世胡亥灭亡,前后565年的历史进程,秦人不断地从西到东发展,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完成了从附庸到方国,方国到王国,王国再到帝国的三次大的政治升华的先秦古国。在这漫长的近六个世纪中,秦人营建了与其国家政治升华相适应的多座公、王、帝陵。我们认为有前后发展的十大陵区,其中,芷阳陵区即为秦始皇帝陵之前秦人的最后一个陵区。”

  芷阳陵区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与灞桥区交界地带,灞河东岸,骊山西麓的山前台地,根据《史记·秦本纪》记载,葬在秦芷阳陵区的除过前面所说的宣太后之外,还有最早的悼太子,也就是昭襄王所立的太子,可惜昭襄王在位56年,太子熬不过其父,早于昭襄王先逝。

  揭秘3

  “亚”字形大墓里发现了什么?

  方木砌筑的黄肠题凑

  上世纪80年代,当时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程学华先生发现了秦芷阳陵区,并进行了初步考古勘探。去年经过进一步细致的考古工作,孙伟刚说秦东陵共发现“亚”字形墓葬3座,“中”字形墓葬4座,“甲”字形墓葬8座。

  据孙伟刚回忆,2010年10月20日,秦东陵一号陵园南侧“亚”字形大墓发生被盗事件。经公安部门立案侦查,近期追回了部分被盗文物:一件“八年造”漆木高足豆、三件“大官”铭漆木高足豆座、七件长48厘米的螭龙纹竹笥(造型同竹简),这些保存程度完好的漆木器在我国北方地区实属罕见。根据现场勘查,该墓墓室为方木砌筑的黄肠题凑结构,保存状况较佳。追缴回来的3件漆器中,一件漆器上有“八年相邦、八年丞相”及“太官”字样,可以确定一号陵园当为秦昭襄王陵园所在。

  孙伟刚说:“这些文字对秦史研究有重要价值。以前认为秦只有相邦这一官职,从这件漆豆来看,战国晚期秦国,相邦与丞相为两个官职;同时这些文字也订正了《史记·秦本纪》中有关孟尝君(薛君)相秦的记载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中记载孟尝君于昭王九年相秦,但在同书的‘六国年表’及‘孟尝君列传’中均记为昭王八年,漆豆铭文可证‘秦本纪’记载有误,‘九年,孟尝君薛文来相秦’应为(昭襄王)八年。”

  揭秘4

  21个坑洞有何用?

  印证古人以血祭、肉祭、粮食祭先王

  2015年考古工作者对宣太后陵园所在的四号陵园内,发现的一座“中”字形墓葬所属的建筑遗址与外藏坑进行了发掘。

  发掘地点位于四号陵园东南部,“中”字形墓葬南侧。发现东墓道南侧的外藏坑埋藏三辆木车,每辆车有两匹马。

  发掘的外藏坑为口大底小的敞口形,无二层台结构,符合战国晚期的时代特点;随葬的车马为“中”字形墓葬的车马坑,是近年来有关秦车马坑的首次发掘。

  在对建筑遗址的发掘中,发现三面墙体围起来的区域内有直径1.5-2米的坑洞遗存,成三排分布,每排7个,总共21个坑洞。内部填土分三层,没有任何遗物,经取样分析,内涵植物种子遗存和蛋白质成分。

  孙伟刚说古人以前就用经解割或煮熟的牲肉、牲血和生的牲肉,向地下灌来祭祀先王,用黍稷做的饭祭祀先王,以这样的礼节用祠祀的方式在春季祭祀先王,用禴祭在夏季祭祀先王,用尝祭在秋季祭祀先王,用烝祭在冬季祭祀先王。因此这21个坑洞的发现首次以实物性质印证了血祭、肉祭、粮食祭这种古代特殊祭祀方式的存在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