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世界都被蒙娜丽莎惊呆了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魅力?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8-02-27 18:54:49  阅读:2099+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温兆伦
在卢浮宫中,《蒙娜丽莎》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,不远处的巨作《梅杜莎之筏》却观者寥寥。不少人惊艳于她的美丽,但也有人看过之后却流露出失望的情绪。

达芬奇的艺术观念其实非常好解释,就是一种朴素的自然主义绘画观——再朴素一点:就是想利用绘画完美地再现自然。

达芬奇(1452年~1519年)

今天不会有人因为一个工程师造出了一台蒸汽机而惊讶,但也没有人会怀疑两百年前瓦特改良出蒸汽机的伟大。绘画艺术也是如此,你见过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,也见过不计其数的现代图像和照片。要体会到《蒙娜丽莎》在16世纪引起的视觉震撼需要丰富的历史想象力。

达芬奇所处的年代我们通常称为盛期文艺复兴,而文艺复兴早期其实已经涌现出了非常多的优秀画家,例如马萨乔,波提切利,吉兰达约和油画的改良者凡艾克。那么他们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呢:

这就是当时欧洲人的视觉经验基础,达芬奇也正是在他们的肩膀上创作出肖像画《蒙娜丽莎》。聪明的你应该已经觉察到《蒙娜丽莎》的进步之处。

首先是对空间感的追求,达芬奇曾在笔记中哀叹,“画作永远不可能有镜子中人物那样的立体性”,但相对于当时的其他画作来说,达芬奇在对空间感的执着中已经前进了一大步。

比如在对边线的处理上:你会看到蒙娜丽莎脸部的边线是模糊的,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明显的体积向画面深处的空间效果,这便是我们常说的“渐隐法”,而之前的绘画对边线的处理被称作“硬边线”。

还有对远景的处理上:

近处的物体画得清晰而坚实,远处物体刻画得模糊而松散。

蒙娜丽莎的微笑成谜,但你翻上去看看刚才的四张画像,他们竟然都面无表情。而蒙娜丽莎目光柔和,面带微笑,她注视着画外的观众,流露出绘画中前所未有的人性。

所以,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神像,习惯了扁平的画面和严肃的画中人物,十六世纪初的观众在某一天看到了这样一幅作品:画中之人仿佛就坐在画框后面的空间中,正微微带笑目视着自己,她真实得就好像自己早上刚打过招呼的邻居夫人,他们被深深打动了。而这份感动也持续了几个世纪,经久不衰。

达芬奇花了四年时间才完成《蒙娜丽莎》,却没有把它交给委托人,一直带在了自己的身边,直到去世。想必他一定深爱着这幅画吧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